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地波探测报警系统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地波探测报警系统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动物的异常表现,能体现灾难会到来,为什么这么准确呢?
几百年来,人们一直认为动物如狗、猫、蛇、牛和虫子的异常行为是地震的征兆。然而,研究显示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这一观点,大多数信息都是道听途说,不遵循任何科学的方法论。
据报道,会在破坏性地震前几天离开家园,前往安全地带。2018年,研究人员分析了约729份与160次地震有关的怪异动物行为报告,此外还研究了130多种动物的异常行为,从老鼠、黄鼠狼、蛇、蜈蚣、大象、蚕到山羊再到鱼,数据来自24个国家,从公元前373年的希腊发现的大地震前动物行为异常。研究人员收集了等多种动物的潜在***报告,但大多数报告都是轶事而不是实验研究。只有14份报告记录了对动物的一系列时间的观察,大多数报告都是单一的观察,使得很难确定这些行为是否具有预测性,也就是说,它们可能不是地震***开始前的信号,而是地震初始阶段的随机***或行为。
在地震发生前数天或数周就能准确预测地震的位置、震级和时间似乎是不可能的。基于前震或地面释放气体的可靠早期预警存在许多不确定性,迄今为止,即使使用最先进的传感器,也未能成功。
但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,动物们可能会在主要地震发生前几秒钟就预测到地下的微妙运动,但这种预测是有限的。
与人类相比,动物的感官可能更灵敏,比如听觉。人类通常听到的频率在20到20000赫兹之间;大象的听力一般在16到12000赫兹之间;牛在16赫兹到4万赫兹。而地震冲击波能产生次声波范围内的声音,因此大象可能够提前得到地震预警,通过感知到前震产生的地震波,可能是P波或S波。另一种可能是通过前震引发的次生效应,如地下水的变化或从地面释放的气体,这些可能会被动物感觉到。
暴风雨来临前或冬天来临时,动物们可能感受到次声波,因为飓风和雷声会在这些频率下产生声波,但是也有可能通过感知气压和静水压力的变化。正常情况下,这些压力波动很小,这些压力的变化可能预示着天气的巨大变化,可以触发动物的生存机制。
重温一些声现象的知识。
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~20000Hz,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,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,人都听不到。但一些小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,下图就是任何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。
可见,有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,比如蝙蝠能听到超声波,所以通过发射和接受超声波对猎物定位,进而捕获食物。受其启发,人们发明了声呐,进行回声测距。发明了倒车雷达,判断车后的情况。狗也能听到超声波,有一种叫犬笛的东西,就是专门发出超声波让狗听的。经过一定的训练,就可用犬笛控制狗的行动,比如有人表演让狗算数等。而猫、等动物能听到次声波。
次声波有两个特点:一是频率低,波长长,遇到障碍就可绕过去;二是由于频率低,大气对次声波的吸收很少,因而其穿透能力极强,可传播得很远。比如,1960年智利大地震,次声传遍了全世界;1983年夏印度尼西亚一次火山喷发,产生的次声波绕着地球转了3圈,持续了108个小时才慢慢消失;
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“挑战者”号升空后爆炸,产生的次声波持续了12h53min。
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为3~17Hz,与次声波的频率相近,当次声波作用于人体时,就会引起人体器官的共鸣,引起人体功能的失调或损伤,表现为头晕目眩,恶心难受(能想到什么情况下有这样的感受吗?晕车,据说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就能发出次声波)。
如果次声强度过大,会直接危及人的生命,所以,现在一些国家正在研究次声武器。由人想到其他动物,在接受到次声波时,感觉可能也不好受,就会表现出一些反常的举动。
通过观测发现,当发生一些大的自然灾害,比如火山喷发、龙卷风、雷暴、海啸,
还有人类进行的核试验等都会伴有次声波产生,在发生地震、山体滑坡之前也会产生次声波。
一些动物接受到次声波,就能感知灾害的来临,提前做出应对。比如,风暴来临之前,水母接到警报,就纷纷潜入大海深处。有经验的渔民看到水母隐身躲藏,也会猜测到风暴的来临,赶紧收网躲避。
据说,过去还有渔民出海时,在船舱里养一条蟒蛇,利用蟒蛇判断有没有风暴。
2004年的东南亚海啸,给印度洋沿岸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,但灾难过后,人们很难在海岸附近找到一些小动物的尸体,因为它们都提前逃离了。还有地震过后,人们在回头想一下,往往会找出许多动物在地震前的异常表现,但当时却被人们忽视了。
汶川地震前一年,我家的家乡修渝沪高速。那个雨几条河沟堵住了,蚂蚁爬到油碗里,外面的雨、气流,简直是:一点不常态,感觉好像地震一样 ,,第二年到了广东,下场雨白天如黑夜,湖南的雪路:紧接着汶川地震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波探测报警系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地波探测报警系统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